【书法报】一轮圆月,情兼雅怨

【书法报书画天地】第35期

2022年9月6日


一轮圆月,情兼雅怨

赵红玲


220907 《中秋清供》.jpg

中秋清供


中秋月、图圆夜,春夏辛劳的禾者放下锄头,享受丰妆的喜悦。禾者眼中的十五圆月,第二天更圆,但过些天就变成了“下弦月”。让圆月不变的,是古往今来的诗人和画者,他们以意象的形式定格圆月,让它钻进诗画里,伴史而存。


天宇一轮光华,照出了古今无数诗人画者的情感。最近看到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美协主席徐立铨先生的一组“中秋清供画”,顺生感慨——中秋,无论诗人画者是否将那个被中国人称为月亮的能量体的光單图真切描绘出来,他们都有能力来表达自己在中秋节的情感。像徐先生这样画块月饼,加以滿萄果盘和几杯美酒,写意之下已是清月满怀。


孔子说,诗可以怨。六朝人钟嵘以《诗品》品第的方式,明确提出了对诗歌悲凉之美的推崇,凡入“上品”的诗人,其情感的表达多与“雅”怒”有关。比如评班婕好诗“怨深文绮”,比如评阮籍诗“洋洋乎会于风雅”。在钟球看來,诗词雅正之和、以悲为美,二者兼具的,只有曹植才是“情兼雅怨”。这样的韵味,可以入画,可以入诗。


在怨的传统里,自《古诗十九前》起,再到班婕好的团扇意象与圆月意象相联,自此看到团扇便有明月相思与渴菜团圆的意象范式,在月圆之夜,诗人更感形单影只。在古代有无数的男子,即便是你欢曹丕这样“做官"做到皇帝的男子,在古乐府里也不惜以女子的口吻,拟写一种情愫,一种表怒,一种对明月与团网共存的渴望。或许人们对自己才华的展示,多是出于比较的需要。写诗以校才,才高八斗者,最高的成就大概是能得“父王”恩宠,赐作太子。这种怨的传统,最终成就了中国文化里“以悲为美”的市美志趣。但这种悲意,在中国画中却并无深刻的表达。维独观陈老莲的画作,无数件中,都有一种明月当空的“囧绝”意识,邮便无一笔为月着色。


清供,只有中国人能懂。在雅的传统中,中秋团圆,庆丰收、享天伦,佳果清供入画,则有了“清供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画一幅清供画,不单单是画几样物什,而是在酒一种境界和意识,这种意识,宋代的苏轼感知到了,店代的张若虚也感知到了。他的诗《春江花月夜》里,有花、有月、有江水、有夜色,有游子思妇,有生命悲感,那是一种宇宙意识。


中秋节、圆月夜,仰首观月,中秋月以它洞明的姿态,启迪了无数诗人画者的觉悟。而每一个诗人画者,可能都在等待自己的一次次觉悟。是夜,月再怀中,细看因何,彻底清。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